下载中心 快速入口
首页 > 媒体新闻 > 详情

新福建: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

发布时间:2018-11-01     文章来源:《福建日报》      浏览量:3714

  编者按:2014年10月30日至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福建,擘画了福建发展的新蓝图。本报今起开辟《牢记总书记嘱托加快新福建建设——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福建4周年特别报道》专栏,报道省委、省政府带领广大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嘱托,真抓实干,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发展质量全面提升,努力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的生动实践,抒发八闽儿女对总书记的深厚感情。

  2014年10月30日至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福建,擘画了福建发展的新蓝图:“希望福建的同志抓住机遇,着力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努力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

  四年来,我省广大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的深情嘱托,在党中央的领导和省委的带领下,把总书记对福建人民的巨大关怀,化为建设新福建的实际行动。

  大力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向创新要活力要动力,大力保护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让经济“高素质”和生态“高颜值”一同熠熠生辉:

  2017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2.5%,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43.6%,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二产。全省生产总值增速达8.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3万元,居全国第六位。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

  2017年,我省森林覆盖率65.95%,连续39年位居全国首位;9个设区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6.2%,厦门、福州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前五名中占据两席;全省主要河流水质优良比例达95.8%,持续领先全国。

  9月29日,福建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提出,要着力创新驱动、着力转型升级、着力区域协调、着力乡村振兴、着力改革开放、着力生态建设、着力改善民生,开创新时代新福建建设新局面。全省上下凝心聚力,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昂扬的精神状态、更有力的思路举措,进一步加快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步伐。

  激发创新活力,打造发展新引擎

  2014年11月1日,习近平来到位于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新大陆科技集团考察。这家科技企业是习近平在担任福州市委书记期间于1994年支持创立的。他详细听介绍、看产品、问市场、观实验,重点了解企业自主创新情况。

  “走创新之路是我们国家,也是我们每个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习总书记考察新大陆科技集团时的一席话,至今仍让集团CEO王晶记忆犹新。“四年来,我们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创新、实业报国’的发展道路,通过快速布局国际化市场,已经成为亚太第一、全球第二大POS机具供应商,条码识读产品稳居全球前五。”

  作为发布“全球首颗二维码‘中国芯’”的自主核心技术企业,新大陆是国内最早涉足条码技术的企业之一。近年,在条码识读算法优化的持续创新,极大地推动了移动支付的普及。“但我们深刻意识到,靠一个产品单打独斗的时代已过去,只有产业链生态优势互补、互相整合才有核心竞争力。”王晶说。

  习总书记考察企业后的次年,王晶带领企业开启的新一轮名为“从优秀到卓越”的变革,这成为企业迈上新台阶的重要拐点。

  过去三年,新大陆持续做大做强电子支付、信息识别、行业信息化等主业,围绕核心战略,并购产业上下游,打造出“星POS”线下商户一站式服务平台等产品,构建起“支付+互联网+金融”完整生态圈。同时,通过试点“数字公民”项目,新大陆积极探索应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百姓服务,在创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践中迈出坚实步伐。今年4月的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新大陆发布全球首颗数字公民安全解码芯片,引发业界关注。

  2015年启动变革以来,企业业绩实现“三年翻一番”,今年前三季度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0%以上,新大陆发展呈现蓬勃生机。

  依靠创新这一强大引擎,福建大力推进产业优化升级。

  省委书记于伟国强调,福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提高发展质量与落实赶超有机统一起来,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大力振兴实体经济,努力以高质量发展引领经济迈上新台阶。

  振兴实体经济,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福建靠制造业起家,纺织、鞋服、建材等产业,既是优势产业,也是传统产业,如何提质增效?

  这些年,借由创新赋能,福建传统产业积极打造产业升级版,不少老树开出新花——

  靠技术升级,位于莆田的华峰纺织新材料研发出全球唯一的染整核心技术,产品供不应求,成为国内首家同时获得阿迪达斯、新百伦、耐克三大品牌认证的面料供应商。

  凭不吝投入,安踏打造全行业唯一的国家级运动科学实验室和“脚型”数据库,全球设计中心遍及美日韩,每年占销售成本高达5.8%的科研投入正加速实现产品高端化。

  借技改提升,九牧厨卫推进建设智能马桶等现有车间生产线和新建淋浴房智能化数字工厂,不仅实现了非标产品定制化,还能提供“一站式VR体验+管家定制+管家服务”的新型泛家居定制解决方案。去年,企业在行业加快洗牌的市场下逆势增长30%。

  同时,福建加快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一批视创新为灵魂的“独角兽”“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正在崛起——

  成立于2011年的宁德时代借助在锂电池领域的研发技术优势,已成为福建新能源产业的“王牌”。公司设计和生产的动力锂电池实现15分钟快速充电、续航达400公里,各项核心指标世界领先,去年动力电池销量排名全球第一。近三年,企业累计投入研发经费29.65亿元,年均研发经费占当年营业收入的比例超过8%。

  创新引擎马力十足,新旧动能转换提速。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9%,为2015年第四季度以来11个季度增速最高水平,居东部地区第一位。其中,电子信息产业、高技术行业同比分别增长15.7%、13.5%。

  企业,是创新最活跃的因子。

  近年来,我省采取对企业研发经费投入给予分段补助、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措施,引导、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加速培育各类科技型企业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全省千家企业近200亿元研发投入获补助,全省高新技术企业从4年前的1528家增加到3054家,规上工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9%。

  作为中央支持福建加快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和全国创新改革的重要试验田,福厦泉国家自创区建设两年来,密集敲响创新鼓点,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在福建省新型显示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支由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和科技部专家带领的创新团队,建成了集学科、人才、科研、工程开发为一体的创新功能体系。“我们紧抓福厦泉自创区显示产业由‘大’向‘强’转变的机遇,积极将专利与技术成果在企业实现转化。”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与冠捷集团等合作开发的移动互联显示产品产值就超过200亿元。

  如今,在自创区“边建设、边招人、边科研、边转化”创新模式推动下,中科院海西研究院(三期)、国家专利审查协作福建分中心、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等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相继落地,创新平台支撑作用增强,区域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数据显示,目前全省约84%的高新技术企业、69%的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和75%的新型研发机构在福厦泉成长,86%的授权发明专利在福厦泉产生,“十三五”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的目标任务已在福厦泉提前完成。

  深化对外开放,拓展发展新空间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来福建调研时,专程前往平潭综合实验区。他指出,平潭综合实验区是闽台合作的窗口,也是国家对外开放的窗口,一定要创新体制,保护好生态,深化两岸经济和产业合作,真正建成两岸同胞合作建设、先行先试、科学发展的共同家园。

  忆起4年前在平潭澳前码头与总书记不期而遇的一幕,台商薛清德坦言终生难忘。在位于平潭的家中,他手拿记录与总书记交谈瞬间的珍贵照片,难掩激动。“总书记很关心台胞在平潭生活创业的情况,谈话最后还祝大家在大陆生活快乐、事业发达。”

  薛清德来自台中,到平潭生活十余载,早已视平潭为“第二故乡”。伴随平潭开放开发,他的事业蒸蒸日上,从最初一家服装店,到如今拥有3家服装公司、8家店面。

  “这几年,实体零售受冲击,我也在考虑转型,而平潭正在打造国际旅游岛给了我很大启发。”薛清德说,“去年,我牵头承办了第四届平潭沙雕节,反响不错;不久后,首个两岸合资的国医馆也将在平潭落成。”

  薛清德说,这四年,最切身的感受就是身边的台胞,尤其是年轻的新台商,越来越多。

  陈孟邦是新台商代表,2015年,他在台湾创业园创立宗仁科技(平潭)有限公司,从事集成电路设计。仅过一年,他就毅然将自己在深圳的公司总部搬到平潭。

  “选择平潭,看中的就是营商环境。”他告诉记者,实验区对新入驻的总部企业给予税费优惠和经营贡献奖励。另外,无论申请专利、知识产权贯标、申报高新技术企业,都享受与大陆企业同等待遇。

  “今日的平潭,集综合实验区、自由贸易区、国际旅游岛等多区政策叠加优势,且基础设施、人居环境不断完善,对台商很有吸引力。”陈孟邦说。如今,企业发展迈上快车道,每年销售额都以200%的速度成长,陈孟邦决定扩大投资,在平潭建设集成电路测试厂和集成电路封装厂,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当地的集成电路产业链。

  多区叠加造就更开放的对台政策、更优化的市场环境,也让平潭无愧“两岸共同家园”的美名。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平潭已累计注册台资企业939家,投资总额达82.25亿美元,数千名台胞在平潭就业生活,经平潭口岸往返两岸人员突破70万人次。

  事实上,多区叠加亦是福建扩大对外开放的最大优势所在。

  2015年3月,中国对外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支持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海丝核心区建设由此启动;当年4月,福建自贸试验区挂牌,并发布30项标志性改革举措;9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福州新区;2016年6月,国务院批准福厦泉国家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这些“国家任务”,无疑为福建构筑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开放发展新格局带来了重大机遇。省长唐登杰表示,福建将坚定不移推进新一轮对外开放,全力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鼎力支持外资企业在闽发展。

  福建自贸试验区从诞生之日起,就把拓展两岸交流合作新空间视为重要使命。

  去年5月,台湾佳格葵花籽油厦门项目投产,项目总投资1.5亿美元,项目建设历时一年多。三年来,随着负面清单不断“瘦身”,福建自贸试验区的开放格局一步步放大,已在金融、增值电信、医疗等50多个领域率先对台开放。

  制度创新下,两岸通关合作机制不断优化,台湾水果实现了“早上挂枝头,下午入君口”;台湾青年创新创业平台不断优化,两岸青年就业氛围日趋浓厚;借鉴台湾社区模式试点聘用台湾村里长担任村委会执行主任,招聘台湾专才参与政府管理和国有企业运营,创新“台胞参保直通车模式”等创新模式也在福建自贸试验区探索出有益经验……

  福建自贸试验区和海丝核心区在制度创新等领域相辅相成,共同开拓对外开放新路径。

  在福州,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自2015年上线运营以来,已发展境内外会员198家、交易商2550家,现货交易额超8亿元。“平台通过整合中国-东盟海洋经济产业链,加强与东盟各国和地区间务实合作,成为推动双方海洋经济加快发展的强力引擎。”福建省东盟海洋经济研究院负责人陈礼仁说。

  在厦门,率先开通大陆首列从自贸试验区始发的中欧班列,从最初每周一列到每周六列常态化运营,逐步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物流新通道。目前,中欧(厦门)班列已开通厦门连通阿拉木图、莫斯科、汉堡、杜伊斯堡、布达佩斯等5条线路,且通过海铁联运延伸至台湾地区,形成一条跨越海峡、横贯亚欧大陆的物流新通道。数据显示,自开通之日到7月底,班列累计发运346列,货值58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连接福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不仅有中欧班列这样的交通工具,更有一批国际化、专业化、便利化的经贸合作平台。

  刚刚落幕的第二十届投洽会,把融入“一带一路”写入主题,让“金钥匙”更加闪亮,1982个项目协议总投资5275亿元。5月举行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博览会暨第二十届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来自全世界77个国家和地区的224个重点来宾团组、1559家企业参展参会,对接招商项目416个,拟利用外资618亿元……

  开放,还意味着紧盯全球发展趋势,构建发展新优势。

  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一代数字技术方兴未艾。福建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更高效的服务和更好的营商环境,加快推动新一轮数字福建建设。

  福州新区从启动建设伊始,就将数字产业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在福州滨海新城的数字福建(长乐)产业园,站在潮头上的大数据产业大幕开启:产业园已拥有面向医疗、教育、旅游、位置服务等领域的大数据企业161家,将集聚发展起千亿级的信息化高端产业,打造成为福建乃至全国的数字经济示范区。

  借举办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的契机,阿里巴巴、蚂蚁金服与我省将深化在互联网+政务服务、新零售、智慧物流、跨境电商以及信用城市等领域的合作;京东集团将在我省建设京东云福州云计算大数据中心、新经济示范展示中心等“一个基地、四个中心”;腾讯将与福州市共同推进政务、民生、医疗、工业制造等领域的数字化建设……

  目前,福建数字经济总规模已突破1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1/3强。业内人士认为,数字经济已然成为福建产业“弯道取直”的重要动力源。

  发力生态文明,积蓄发展新动能

  “生态资源是福建最宝贵的资源,生态优势是福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生态文明建设也应当是福建最花力气的建设”,牢记总书记嘱托,福建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建设生态文明。

  闽江源头,青山环绕的建宁县经济开发区明一国际生态高新科技园,新厂房内由长江以南最大的湿法喷雾干燥塔和6条进口全自动干法生产线组成的干、湿法复合工艺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线上月投入试生产,5条液态奶生产线、2条婴幼儿专用水生产线正加紧建设。

  这一总投资26.7亿元的省重点项目,由中国领先的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明一国际营养品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明一国际还将结合建宁优质的地理生态环境,推进万亩生态牧场建设,打造“云上牧歌”田园综合体,构建生态养殖、智能制造、绿色观光融合发展的全产业链乳制品生态圈。

  “我们主要生产婴幼儿营养食品,对空气、水质等生产环境有极其严格的要求。选择山区小县建宁,是因为这里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山好、水好、空气好。”明一国际集团总裁林强表示,“随着健康中国建设的推进,国民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保障已提到国家战略地位。我们将加快项目建设,打造中国乳业南北特色互补的行业新格局,让中国宝宝喝上放心的中国奶!”

  这一大项目落户,还将有力推进建宁县畜牧养殖、包装、现代物流等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农副产品种植加工、旅游观光等产业的转型与升级。至2025年,园区乳业加工可实现产值50亿元,牧场实现产值5亿元,延展产业链配套建设实现产值15亿元。

  好生态引凤来栖。建宁县委书记郑剑波表示,随着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开通,生态环境优势已成为山区县吸引大项目落地的核心竞争力,越来越多的投资商慕名而来。

  绿色,不仅成为福建的发展指挥棒,也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2014年,我省率先取消永泰等34个限制开发区域的GDP考核,实行农业优先和生态保护优先的绩效考评方式,让各地切实把“绿色”摆在更加优先的位置。

  2014年,我省被确定为全国第一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2016年,又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先试,持续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38项重点改革任务中,已结出37项成果。

  去年底,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环保部和中央组织部首次联合发布2016年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评价结果,福建仅次于首都北京,名列全国第二。

  在八闽大地,生态优势变产业实力,绿色红利触手可得:

  我省率先开展的生态系统价值核算试点显示,2015年,厦门生态系统价值核算1183.86亿元,其中休憩服务功能增长最快,较2010年增长119.3%,而同期游客量增长99.5%、旅游总收入增长113.9%。

  南平着力发展现代绿色农业、旅游、健康养生、生物、数字信息、先进制造、文化创意等七大绿色产业,确定294个总投资2033亿元的支撑项目、42个总投资397.5亿元的先行项目。1—7月,七大绿色产业增加值增长10.6%,高于全市规模工业增速2.1个百分点。

  生态得绿,林农得利。在不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后,为破解林农利益与生态效益矛盾,我省率先启动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试点,探索建立了以财政资金引导为基础、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的多元化赎买资金筹集机制,完成23.6万亩重点生态区位的商品林赎买,林农直接受益超过3.5亿元。

  福建的绿水青山,正成为金山银山。(记者 林侃 王永珍)

分享到:
版权所有:福建省轻纺(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COPYRIGHT © 2024 FUJIAN LIGHT AND TEXTILE INDUSTRIAL (HOLDINGS) CO.,LTD
闽ICP备09053906号-1 网站支持:海西天成